他生于七夕,也死于七夕,他的绝笔词成了千古绝唱,却也是他的催命符,他就是“千古词帝”——李煜。
李煜,原名李从嘉,生于公元937年。世人习惯称他南唐后主或李后主。李从嘉这哥们原本是个纯粹的文艺青年,梦想是做个富贵闲人,写写词、喝喝酒、谈谈恋爱。
图片
李煜虽生为帝王家,但他对朝堂,一无兴趣,二无天赋。他的才华天生就用在诗词歌赋、琴棋书画上。别人写字,讲究一气呵成,唯他能用颤抖的笔触,写得遒劲有力,清爽不凡,自创“金错刀”体。用笔写字还不够,他把书帛卷成一团,写出来的“撮襟书”也是翩若惊鸿,如有仙气。他画的竹极有特点,人称“铁钩锁”。林石飞鸟,意境为常人所不及。嫌画纸品质不够好,他便自己改良工艺,独创“澄心堂纸”,纸质之精良,千年来无人能超越,至今仍是中国最好的纸。李煜早在18岁时,就已经迎娶周娥皇为妻,就是历史上的大周后。这本是一桩冷冰冰的政治联姻,但老天实在厚爱李煜。李煜太爱这个妻子了,她善诗词,精书画,歌舞双绝,弹得一手好琵琶,在音律方面更是天才式的女子,简直是世间难得的知音。有一回,娥皇跑到李煜书房,随手翻到了一本残缺的乐谱。她一眼就看出,这不是寻常乐谱。于是,她寻着蛛丝马迹,边弹边琢磨,一点点修复,几日后,竟把全本还原了。这本乐谱就是当年玄宗和贵妃最爱的《霓裳羽衣曲》,安史之乱后,这首曲子被视为亡国之音,渐渐被遗弃,早已失传。这件事,让李煜大为惊奇。此后几天,娥皇弹曲,李煜起舞,夫妻俩不仅还原了乐谱,还把整套舞蹈也琢磨出来了。知音相逢,闺房之内没有帝后,只有才子佳人。他们一个柔情似水,一个妩媚难挡。李煜不是个好皇帝,但他是个怜香惜玉的好男人。 李煜没有给百姓一个太平盛世,但他给了南唐伶人一个最好的时代。南唐宫中聚集了很多艺人。其中有一个名叫宫娘,爱舞成痴,入官前,是个采莲女,平素最爱跳《采莲曲》。有一回,宫娘为李煜表演《采莲曲》,李煜极为赞赏,命工匠用黄金打造一朵巨大的莲花,并和窗娘约定,待完工时,要再看她在黄金莲花上起舞。宫娘受宠若惊,为了回报知音,她日夜琢磨自己的舞蹈,发现要在这朵莲花上跳得好看,舞步就要小而多。最开始她尝试着踮起脚尖跳,但发现重心不稳,舞步难有变化。后来,她不惜折断自己的脚趾,用素锦裹紧,让脚尖更平稳有力。宫娘的演出很成功,轰动江南。但她为艺术的这番献身带给了后世女子无限的苦痛,“三寸金莲”便是由此流传开来的。公元961年,南唐二主李璟去世,李煜被迫继承帝位,做了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,史称南唐后主。
他的老爹南唐中主李璟有十个儿子,他排行老六,非长非嫡,按理皇位怎么都轮不到他,他对皇位也无没兴趣。可他错生在了帝皇家,皇族人的命运从来不走寻常路,不是你想就能得到,不是你不想就能摆脱,皇权看似无所不能,但实际上也是身不由己。南唐的皇位就像一块烫手山芋,李从嘉前面有五个哥哥,愣是没一个接得住。大哥李弘冀,原本是太子,能力出众,野心勃勃,但疑心太重,总怀疑亲叔叔李景遂要抢他皇位,便派人杀死了亲叔叔,事情败露后,老爹李璟大怒,李弘冀又惊又怕,没等老爹废他,自己先吓死了。
紧接着,李煜的其他兄长也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相继夭折,这使得南唐皇位的继承人最终只剩下了李煜一人。
不过,李煜成为了南唐之主以后,宋朝统一河山的脚步也一步步紧逼而来。
公元974年,宋军终于兵临城下,南唐朝野震惊。李煜慌忙派遣徐铉向宋太祖赵匡胤求和。徐铉口若悬河,洋洋洒洒数千言,赵匡胤却不耐其烦地说:“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鼾睡?”徐铉无言以对。
公元975年,宋军攻破金陵,内侍跌跌撞撞地冲进来,惊慌地汇报给李煜,内城攻破了,此时,李煜的一首词刚写到一半,他一惊,笔落在地上。知道内城早晚会攻破,只是没想到比他想象中要早很多。此时能做的只有奉上降表,献出玉玺,做一个亡国之君了吧?南唐灭亡。之后,李煜所率领的皇后、公主、后妃,以及朝臣,都成了宋朝的俘虏,被押送到宋朝的都城汴梁。
被押往汴梁时,李煜等人以及百司官属乘坐的船只近千艘。此时,天突降雨,李煜等人不得不冒雨前行。
渡到中江时,李煜望着那曾经熟悉的石头城,不禁潸然泪下,写下一首字字泣血的诗,诉尽心中的无尽哀愁,其诗如下:
渡中江望石城泣下
五代·李煜
江南江北旧家乡,三十年来梦一场。
吴苑宫闱今冷落,广陵台殿已荒凉。
云笼远岫愁千片,雨打归舟泪万行。
凡弟四人三百口,不堪闲坐细思量。
说这样的话时,李煜以及被俘的所有人,都正乘坐押运的船只,从江南渡过长江,向北踏入宋朝的疆域。
当船行到了江心,触入李煜眼帘的,一侧是沦落的江北,另一侧则是魂牵梦绕的江南,这使得李煜触目伤怀,哀愁如潮,不禁潸然而下。他想着过去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江北在父亲手中葬送;而到如今,那拥有着大好河山的江南,也在自己手中尽数沦丧,这使得李煜国破家亡,故乡已不复存在。特别是不幸沦为了敌人的臣虏后,千里江山尽皆沦陷,南唐三十八载的苦心经营,三代人的心血,在转瞬之间全部化为了乌有,这让李煜如何不悲慨万分?千里江山的沦丧,使得昔日繁华的宫廷苑囿,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芜,凄凉无限。看着昔日生他养他的地方,李煜觉得往昔的欢声笑语犹在耳畔;宫闱深处,曾经的奢华也似乎触手可及。而实际上,如今一切皆已成过往云烟,恍如一场大梦。
囚禁于开封的日子,李煜的无奈与无力,写入了一首首凄婉旷世奇作之中。
相见欢·林花谢了春红
李煜
林花谢了春红,太匆匆。
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。
胭脂泪,相留醉,几时重。
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。
图片
976年,李煜被押解北上,囚禁在汴京。宋太祖封他为“违命侯”,因为他不听诏,且在宋师围城时出兵抵抗,让太祖心生厌恶,才故意给了这个封号侮辱他。宋太宗赵光义上位后,给李煜摘掉了“违命候”的侮辱封号,改封为“陇西公”,小周后被封为郑国夫人。
太宗如此的亲善,让李煜产生了错觉,以为自己的日子能好过些了。但他显然错了。赵光义表面亲善,实际却一直觊觎小周后的美色,借着大臣夫人们必须定期入宫的惯例,赵光义趁机奸 污了小周后。
面对妻子血泪俱下的埋怨和泣诉,身不由己的李煜只能忍辱吞声,将所有的哀愁痛苦倾斜在诗词里。
某日,小周后再次凄然落泪,李煜无从安慰,独自站在囚禁他的院子里遥望故国,想起了自己作为亡国之君被迫离开故国时的不堪,写下一首《破阵子·四十年来家国》,首次直白地表达自己成为亡国之君和阶下之囚以来的痛苦。
四十年来家国,三千里地山河。
凤阁龙楼连霄汉,玉树琼枝作烟萝,几曾识干戈?
一旦归为臣虏,沈腰潘鬓消磨。最是仓皇辞庙日,教坊犹奏别离歌,
垂泪对宫娥。四十年的家国基业、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,曾经多么辉煌的家园,一夜之间灰飞烟灭,从来没想过战争来得如此快。如今,自己从一国之君变成了囚徒,忧思过度,消瘦不堪,在离别的乐声中仓皇地辞别家庙,面对那些幽居深宫的女子,我伤心欲绝,无计可施,只能对她们洒泪告别。
在汴京的日子李煜是煎熬的,当李煜看到一轮残月高挂在夜空中,把冰冷的清辉洒向光秃无叶的梧桐枝丫,又在地面上投下稀疏的暗影,心情就会愈发的感觉低落和压抑。往日宫廷中热闹与繁华的记忆,将他的思绪搅得如同一团乱麻,既剪不断,又无法理顺,只好任这别是一般滋味的愁情在胸中肆意翻腾。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下,我们大家都所熟悉的《乌夜啼》就这样诞生了:
“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。
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。
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。”
公元978年的七夕,李煜迎来了他的四十二岁生日。在李煜居住的小院内,同李煜一起归降的后妃们齐聚于此,对于南唐旧人而言,在这样的良辰佳节里,她们既可以为李煜拜寿,又可以为自己乞巧。看着眼前的场景,多年前的记忆一瞬间涌上心头。在这熟悉的场景面前,许多东西都已经不一样了。李煜走出门外望着头顶的月亮,月还是曾经的月,只是此时的处境不再像以前一般。他举杯敬苍天、敬明月也敬曾经的自己。李煜独自灌着酒,这些年来,也只有酒,才能让他忘却痛苦,在酒精的麻痹下才能忘记国破家亡的的伤痛。望着南边金陵的方向,那一刻他才真正懂得“故国”二字的含金量。
李煜无比眷恋着故国的风光,可是如今却只能在痛苦抑郁中艰难度日。他直面人生的苦难,总觉得世事无常,悲哀到无以复加的程度。他倾吐国破家亡的伤心事,倍感凄凉又悔恨丛生。李煜将心中所有压抑的情绪和故国的思念发泄到笔下,写了一首《虞美人》:
“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?
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
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
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
一首《虞美人》道尽李煜了心中的悲痛与无奈,《虞美人》是李煜诗词的巅峰却也成了他的“催命符”。宋太宗赵光义听闻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”一句勃然大怒,赐下毒酒。李煜在他的生日这天带着对故国的思念离开了这人间,这位四十二岁的词帝在无尽的愁绪中结束了他错位的一生。后世常说李煜无能,可若是细看那段历史,或许更多的是无奈。南唐的国力本就远不如北宋,在李璟时期就已经割让了江北之地,到李煜时,此时的南唐早已经是强弩之末,很难逆转乾坤。做为君主,李煜是失败的,但作为词人,他成就了不朽,李煜的词不用经过刻意的雕琢,却能以最直白的亡国之痛、思乡之切打动人心。
作为“千古词帝”的他,上承花间,下启两宋,却慰藉了万代人心,长生在我们的每一缕愁绪,每一声嗟叹中,完胜。
须臾千年,在某个心烦意乱时刻,你或许会写下“剪不断,理还乱”;在某个黯然神伤时刻,你也禁不住翻涌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。而成熟就是,越来越能读懂他那句“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”…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开户流程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