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皖新闻讯 在冷空气持续发力下,安徽省大部气温走低。距离立冬节气还有几天,而“立冬是进补最佳时机”“立冬后宜静不宜动”等说法已经开始在社交媒体流传。

11月3日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退休医生闫怀士告诉大皖新闻记者,这些说法均有失偏颇,“如果均照做的话,可能会变成一个胖子”。
俗话说。“立冬进补,来年打虎” ,一条流传甚广的传言认为,立冬是进补的最佳时机,必须大量食用高脂肪、高热量、滋补的肉类(如羊肉、狗肉)和药膳,才能抵御寒冬,为度过寒冬积蓄能量。
闫怀士表示,这个说法过于绝对和片面。进补需要根据个人体质。对于体质虚弱、畏寒怕冷的人来说,适当温补是好的。但对于体质湿热、阴虚火旺或患有“三高”(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)等现代常见病的人群,盲目大补特补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,导致上火、便秘、血糖血脂升高等问题。
闫怀士介绍,现代人普遍能量摄入充足,甚至过剩。“因此,在冬季到来时对于大多数正常人群来说,保持营养均衡的日常饮食即可,不可盲目跟风进补。”
此外, “立冬后宜静不宜动”的拥趸者认为,冬天是“收藏”的季节,应该多待在家里休息,减少户外活动,以免消耗阳气、受寒生病。
闫怀士表示,这是对“冬藏”的误解。“冬藏”在中医里指的是精神、精气的内敛和蓄积,并非指身体要完全静止。“适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,提高身体产热,增强免疫力,反而能更好地抵御寒冷,预防感冒。”
闫怀士同时提醒,冬天的运动原则是“不宜大汗淋漓”,因为出汗后毛孔张开,容易受凉。应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太极拳、瑜伽等,并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保暖。
闫怀士笑称,如果有市民对“进补”“宜静不宜动”这两条都照做的话,恐怕不是“来年打虎”了,而会因为摄入的营养过剩,又没有足够的运动消耗,可能会在一个冬天“胖一圈”。
大皖新闻记者 赵明玉 摄影报道
编辑 汪艳
配资开户流程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