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图片
图片
当夏的热烈悄然退场,农历八月带着独有的温婉与诗意翩然而至。它既有金风送爽的惬意,又有硕果盈枝的喜悦;既有明月高悬的静谧,又有芦花似雪的浪漫。古往今来,无数文人墨客沉醉于这秋色之中,挥毫泼墨,留下了诸多传世佳作。这些诗词,或描绘八月的湖光山色,或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,或感慨人生的聚散无常。现在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8首必读经典,穿越时空的隧道,去探寻古诗词里八月的绝美秋色,感受古人那份细腻而真挚的情感。
图片
图片
1
图片
望洞庭湖赠张丞相
孟浩然〔唐代〕
八月湖水平,涵虚混太清。
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。
欲济无舟楫,端居耻圣明。
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。
名句译文:八月的湖水盛涨几乎与岸齐平,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。
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八月,孟浩然西游长安,欲借干谒诗求仕,遂将此诗赠予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。诗中“八月湖水平,涵虚混太清”以“平”字点明秋汛汹涌,湖水漫溢与岸齐平的壮阔景象,“涵虚混太清”则通过水天相接的立体空间感,展现洞庭湖包容万象的雄浑气魄。后以“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”的动态描写,将水汽蒸腾、波涛撼城的磅礴之力倾泻而出。末四句以“欲济无舟楫”暗喻仕途无门,借“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”委婉表达渴望引荐之心,将八月洞庭的浩渺与诗人求仕的迫切交织,含蓄而深沉。
图片
图片
2
图片
塞下曲·蝉鸣空桑林
王昌龄〔唐代〕
蝉鸣空桑林,八月萧关道。
出塞入塞寒,处处黄芦草。
从来幽并客,皆共尘沙老。
莫学游侠儿,矜夸紫骝好。
名句译文: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,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。
此诗开篇以肃杀秋景起兴,寒蝉、枯桑、荒草等意象交织出边塞的苍凉,为反战主题奠定悲情基调。“从来幽并客,皆共尘沙老”与王翰“古来征战几人回”异曲同工,既赞戍边壮士的壮志,又叹其埋骨荒沙的无奈,隐含深沉哀悯。末以“游侠儿”的浮夸炫武作反衬,揭露市井无赖的虚妄,深化对战争的批判。全诗融建安风骨的慷慨与汉乐府的直白于一体,既见边塞诗的雄浑,又含讽喻诗的犀利,在悲悯与批判间,寄寓对和平的深切向往。
图片
图片
3
图片
浪淘沙·其七
刘禹锡〔唐代〕
八月涛声吼地来,头高数丈触山回。
须臾却入海门去,卷起沙堆似雪堆。
名句译文: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般惊天吼地而来,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。
这是《浪淘沙》组诗的第七首,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潮。开篇“八月涛声吼地来”便以“吼”字赋予潮水雷霆万钧之势,凸显八月秋汛的磅礴伟力。“头高数丈触山回”以夸张笔法勾勒潮头撞山的惊心动魄,浪涛的汹涌与山岩的岿然形成强烈对比。后两句“须臾却入海门去,卷起沙堆似雪堆”,转写潮退之景,以“雪堆”喻沙砾,既显潮水冲刷后的壮阔,又暗含时光流转的哲思。全诗紧扣八月潮汐的涨落节奏,将自然之力的狂暴与静美熔于一炉,展现了诗人对雄奇景观的惊叹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。全诗不事雕琢,流走飞动,而又紧凑洗练,颇具画面感。
图片
图片
4
图片
送 别
李白〔唐代〕
寻阳五溪水,沿洄直入巫山里。
胜境由来人共传,君到南中自称美。
送君别有八月秋,飒飒芦花复益愁。
云帆望远不相见,日暮长江空自流。
名句译文:金秋八月送你离去,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。
此诗以“八月秋”为情感触点,将离愁别绪融入苍茫秋景。诗中“送君别有八月秋”点明时令,八月本已秋意萧瑟,“飒飒芦花”更添凄清,芦花纷飞如愁绪漫卷,烘托出送别时的深重哀愁。友人乘云帆远去,渐行渐远直至不见,唯余“日暮长江空自流”,以长江的永恒流淌反衬人生的聚散无常。全诗借八月秋景的衰飒与长江的空阔,将惜别之情推向极致,既有对友人远行的牵挂,又暗含对人生际遇的感慨,意境深远而情韵悠长。
图片
图片
5
图片
舟中晚起
白居易〔唐代〕
日高犹掩水窗眠,枕簟清凉八月天。
泊处或依沽酒店,宿时多伴钓鱼船。
退身江海应无用,忧国朝廷自有贤。
且向钱唐湖上去,冷吟闲醉二三年。
名句译文:日头渐高我仍然掩着邻水之窗沉眠,此时正值枕席有清凉之意的农历八月天。
这首诗创作于长庆二年(公元822年),白居易在这一年为躲避朝廷党争自请外任,由中书舍人职出杭州刺史。这是途中所作诗中的一首。以“八月天”的清凉为底色,勾勒出一幅闲适隐逸的秋日图景。“日高犹掩水窗眠”写诗人日上三竿仍慵懒酣眠,尽显八月暑退后的舒爽惬意;“枕簟清凉”更以触觉强化这份闲适,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。后两联借“沽酒店”“钓鱼船”的市井烟火,暗喻远离朝堂的自在,而“忧国朝廷自有贤”的自我宽慰,则透露出退隐背后仍存的一丝无奈。全诗以八月清秋为背景,将退隐的淡泊与心系家国的矛盾交织,展现了诗人历经仕途坎坷后,于闲适中寻求心灵平衡的复杂心境。
图片
图片
6
图片
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
岑参〔唐代〕
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
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
散入珠帘湿罗幕,狐裘不暖锦衾薄。
将军角弓不得控,都护铁衣冷难着。
瀚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惨淡万里凝。
中军置酒饮归客,胡琴琵琶与羌笛。
纷纷暮雪下辕门,风掣红旗冻不翻。
轮台东门送君去,去时雪满天山路。
山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。
名句译文:北风席卷大地折断了白草,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。
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,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。开篇“胡天八月即飞雪”便以八月飞雪的奇景震撼人心,一反中原八月秋高气爽的常态,凸显西域边塞的酷寒与苍茫。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以春花喻冬雪,将塞外苦寒化作浪漫奇崛的想象。诗中“狐裘不暖”“铁衣冷难着”等句,借八月飞雪的凛冽,直抒戍边将士的艰辛。末以“雪满天山路”“空留马行处”作结,在八月风雪的迷蒙中,将送别友人的怅惘与边塞的孤寂融为一体,意境雄浑而情韵悠长,尽显盛唐边塞诗的气魄。
图片
图片
7
图片
鹧鸪天
元好问〔金朝〕
八月芦沟风路清。短衣孤剑此飘零。苍龙双阙平生恨,只有西山满意青。
尘扰扰,雁冥冥。因君南望涌金亭。还家剩买宜城酒,醉尽梅花不要醒。
名句译文:八月,芦沟一带秋风轻拂,道路显得格外清朗。我身着短衣、手持孤剑,独自一人在外漂泊流离。
元好问这首《鹧鸪天》以“八月芦沟风路清”起笔,借八月秋风的清冷,勾勒出词人短衣孤剑、漂泊异乡的落寞身影。“苍龙双阙平生恨”直抒对故都汴京的深切眷恋与身世飘零的悲慨,而“西山满意青”的苍翠,则以永恒自然反衬人生无常。下阕“尘扰扰,雁冥冥”以纷扰尘世与孤雁南飞,暗喻时局动荡与归途渺茫。末句“醉尽梅花不要醒”以酒遣怀,借八月的萧瑟秋意与梅花的清冷意象,将家国之思与归隐之愿交织,沉郁中见超脱,尽显金元易代之际文人的复杂心境。
图片
图片
8
图片
渔家傲
欧阳修〔宋代〕
八月秋高风历乱。衰兰败芷红莲岸。皓月十分光正满。清光畔。年年常愿琼筵看。
社近愁看归去燕。江天空阔云容漫。宋玉当时情不浅。成幽怨。乡关千里危肠断。
名句译文:农历八月,秋意正浓,秋风肆意地吹拂,显得杂乱而无序。岸边,曾经芬芳的兰草与芷草都已衰败枯萎,只有那红色的莲花还残留在枝头。
此词以“八月秋高风历乱”破题,借八月秋风之“乱”,搅动衰兰败芷、红莲凋零的萧瑟之景,奠定全词凄清基调。“皓月十分光正满”的清辉虽美,却难掩“社近归燕”“江天空阔”引发的孤寂。下阕以宋玉自比,其“情不浅”暗合词人仕途坎坷、乡关遥隔的幽怨。末句“乡关千里危肠断”直抒胸臆,将八月秋景的苍茫与羁旅之愁融为一体。全词以景起兴,由月满之欢转至断肠之痛,情感跌宕,展现了欧阳修在八月秋意中深沉的乡思与人生感慨。
图片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开户流程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