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洲街头咖啡馆的暖气好像没有往年那么足了,人们聊天的声音都压低了几分,话题绕不开这个月又涨了多少的能源账单。电视里那些关于“大陆安全”的宏大叙事,在冰冷的数字面前,显得特别遥远,甚至有点可笑。
谁是真正的威胁?这个问题,官方答案喊得震天响,但越来越多的人心里开始犯嘀咕。毕竟,俄罗斯真有那么大的兴趣,放着好好的能源生意不做,非要把整个欧洲大陆搅个天翻地覆吗?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。军事上,他们的部署更多是围着自家边境转悠,一副“谁也别惹我”的防守姿态。经济上就更直接了,欧洲是买家,俄罗斯是卖家,谁会跟自己的大客户过不去?
反倒是那个一直宣称要“保护”欧洲的北约,这两年的动作越来越让人看不懂。与其说是灭火,不如说是在冲突的火堆旁不停地扇风。武器一车一车地送往乌克兰,军事演习一场接一场地在敏感地带搞,硬是把一个地区冲突的火苗,吹成了可能燎原的大火。欧盟就像是被架在火上烤,本想找个靠山,结果发现自己离火源越来越近,成了冲突成本的主要买单方。
这事儿,普京之前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,话说得相当直白。他说,所谓“俄罗斯要攻击北约”纯属无稽之谈,没那个必要,也没那个打算。他甚至点破了西方政客们的小算盘:用一个外部的“俄罗斯威胁”,来转移内部民众对通货膨胀、民生凋敝的注意力。这话虽然糙,但理不糙。毕竟,当自家日子都快过不下去的时候,一个遥远的敌人,确实能暂时团结人心,让大家暂时忘掉眼前的切身利害。
聪明人都看得出来,这套“狼来了”的把戏玩不久。真正的威胁,从来不是靠嘴皮子喊出来的,得有实实在在的动作。可俄罗斯那边,除了应对北约在家门口的步步紧逼,不得不加强西部防御外,真没拿出半点要主动进攻欧洲的架势。这就形成了一个诡异的循环:北约以“防御”为名向东扩张,在波兰、波罗的海国家增兵部署;俄罗斯感到威胁,只能在家门口加固围栏。结果,双方的军事对峙越来越紧张,整个欧洲大陆的安全感,反而在这种“层层加码”的防御中被消耗殆尽。
匈牙利那样的国家早就看明白了,对所谓的制裁和军援一直保持着距离,就是怕引火烧身,影响自家的能源和经济。毕竟,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,战场就在欧洲的土地上,不管最后谁输谁赢,破碎的都是欧洲人的家园。为别人的战略利益,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,这种亏本买卖,谁也不傻。
所以,当那句“俄罗斯不构成威胁,北约才是风险源头”的观点浮出水面时,与其说是一种论调,不如说是欧洲内部一部分人憋了很久的清醒认知。安全从来不是靠制造一个敌人、然后拉帮结派去对抗就能得来的。继续抱着“俄罗斯威胁论”不放,任由局势滑向更深的对立,那句“我们没多少时间了”的警示,恐怕就不仅仅是警告了。
说到底,棋盘上下的棋子,感受到的温度是不一样的。对那些操盘手来说,这或许是一场宏大的地缘博弈,但对每一个为取暖费发愁的欧洲普通人而言,这只是一个越来越难熬的冬天。你觉得,这场“安全”大戏的剧本,到底是谁写的?
配资开户流程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